Lazy loaded image
互联网观察
如何看待大家说的互联网不太行了
字数 4187阅读时长 11 分钟
2025-7-16
2025-7-16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Property
Jul 16, 2025 02:20 PM
文章来源
💡
本文为原为博主在知乎写的回答,现在同步与此。不是抄袭哈。
 
不是不行了,而是在调整、洗牌。
从俯视图看,互联网的普及率(专业词汇叫渗透率)已经见顶。从正视图看,互联网的爹实体经济遇到的瓶颈,主要问题是产业升级。从侧视图看,互联网的涉及领域逐渐走向高难度。
 

1、先说互联网的普及率。

涉及普通人的衣食住行+扯淡,分别对应者:
  1. 衣 淘宝、pdd
  1. 食 美团
  1. 住 商旅(移动短期:携程)+租房(定点短期:贝壳)+买房(定点长期:链家)
  1. 行 (短期:滴滴,长期:神舟租车)
  1. 聊天 (im:微信、qq 企业化场景下:钉钉)
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培育,尤其是电子工业告诉发展所带来的电脑和手机的普及,导致应该覆盖的人群基本都覆盖掉了,即很多高赞说的跑马圈地结束了。从而导致高速发展的阶段结束了,进入存量竞争。
一个逐渐被人忽视的标志性动作就是上大学,买手机。在以往,每个大学生都是互联网各个领域的新用户。但是现在有些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有手机或者电话手表了。
在此同时,互联网的人才供给却是不断增加的。那么在需求减少,而人才供给一直增加的情况下。内卷加剧。给人的感觉就是互联网不行了,但是一个客观规律是:任何一个行业,高速增长期结束之后,它的增长依然是一个天量数字,只是由于行业集中度比较高(说人话就是大企业垄断现象比较明显),给普通从业者的感受是不行了,吃不到肉。但其实,大公司由于竞争加剧,垄断程度提高,反而吃的肉更多。
 

2、互联网的爹-实体经济遇到瓶颈了

为什么说实体经济是互联网的爹,因为你所看见的任何一个细分行业,都是实体经济(线下)在虚拟世界(线上)的投影。
  • 小说,没互联网他也能玩啊,80、90后谁还没看过金庸、辛夷坞、饶雪漫的纸质书?
  • 音乐,同理。谁还没买过滚石的碟、周杰伦的卡带?
  • 淘宝,没淘宝之前大家都去商店和超市、大商场。
  • 美团,没有美团之前大家都去自己做饭、去馆子和食堂。
那么,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呢?有人专门总结了,就是产业升级。基本路径是:
农业生产+原材料开采→原材料初加工→低端制造业、高端制造业→品牌营销→生态体系
那么与这个路径相对应的每个时代的弄潮儿,明星分别是
化肥生产→山西、内蒙古的煤→长虹彩电、凤凰自行车→联想电脑→小米手机、华为手机→比亚迪汽车
中国人以40年的疯狂奋斗,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路,能发展的都发展了,是不是到头了呢。不是,中国人抬头一看,卧槽,老子制造业玩的再好,也抵不过破布+花纹的lv和科技+武力的虚空造币啊。
前面只是为了生动有趣,如果你去找学术点或者官方点的表述,就是第三产业有待发展。西方人这点好,更加直白和赤裸裸,不会类似中国人说话拐弯抹角。当进入高端制造业竞争阶段后,下一个阶段就是文化和金融霸权。lv和美元,只是这两种霸权的表象。
那么tg是否意识到这点,请大家看两位前官员的最新表述:
黄奇帆可能大家熟悉点,江小涓也是位大佬。一直研究跨国公司的,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,国务院副秘书长,13届人大常委,清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。
 
从虚的文化的角度讲,你需要有好的文化并且包装成好的故事并且得到好的评价。所以从这个角度讲:
1、从评价平台即舆论平台的角度,tiktok无论怎么往高了评价都不为过。这东西真的能影响中国产品的定价,所以老美才这么团结,不管是商人还是政客,都一起往死里摁,要抢过去。这是根本原因,因为过去传统媒体西方一直是强势的,短期中国无法改变。中国一直希望改变这种舆论弱势,委婉的提法叫世界多极化、去中心化。
2、从讲故事的技巧角度,这也一直是大家吐槽tg宣传战5渣的点。有个李子柒不知道保护,平常巧取豪夺的事情也没见少干。好的例子是《黑神话悟空》。以游戏为手段,以中国人的反抗精神为内核,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色,讲了一个非常的中国故事。
3、从原材料的角度,tg 的优势就太大了,四大里面唯一活着的独苗。这也是为什么韩国一直恬不知耻的把中国文化说成韩国的,因为韩国人非常清楚,在未来,中国的任一一个传统ip都是可以赚大钱的。知乎上一堆大V分析都是在瞎扯,这才是韩国人不要脸且一直坚持的根本原因。
 
从实的文化角度,就是品牌建设。涉及到的核心点:
1、品牌的战略与定位
2、设计
3、品牌调性
4、版权保护与法务
5、品牌传播与营销
6、数据分析与舆情监控
其中,第1点差距不大,虽然一直说中国内卷,但是脑子也灵活,差异化竞争一直有。第6点,多年的建设也都补齐了。剩下2、3、4、5都是弱点。
 

2、设计

之前好的设计都是国外的,最近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小米su7,虽然都开玩笑说和保时捷很像,但也算一个阶段性的进步。比亚迪的车也很好看。虽然都请了老外操刀,相较之前的完全外包,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。
 

3、品牌调性

这个就不一一列举,翻车的实在太多了,或者说中国的品牌才刚刚进入注意调性的阶段。之前都是能吃肉就好。
 

4、法务

这块更是一大弱点,开销巨大,大头都被国外的律所赚走了。只要国际官司,国内的律师就不好使。审计4大就更不用说了,也是外国人吃肉,中国人喝汤。
 

5、品牌传播与营销

这个说白了就是广告公司,这点其实进步蛮大,但是与世界水平还是有蛮大的差距。其实影视飓风本质上就是一个广告公司。它的出现,就是一个广告行业进步的明证。
有人会问,扯了这么多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。2345四个点,使用国外的工具中国人都吃不到肉,大头都被国外拿走了。这也是为什么说,国外在中国有很大的一块盘子就是服务贸易。行业的从业者,吃肉的人都不是中国人,何谈使用中国制造的支撑这些行业的业务的系统、软件?
大到设计一辆车,小到设计一个logo、原型页面,都是国外的。国产的才刚刚起步。肥的流油的律所、会计事务所所使用的系统,也都是国外的。
互联网是跟着产业走的,第三产业的很多细分行业中国人才刚刚进入,并且很艰难。那么互联网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很艰难。

3、互联网的涉及领域逐渐走向高难度。

其实,第二大点已经讲了很多了。但还是有必要讲下。就是从生产销售、原始数据、新技术的角度。
 

a、从生产销售链路看

上面的123456点,除了12两点是偏生产的,3456其实都是偏销售的。这个从钉钉、企业微信、飞书的应用市场的畅销应用排行榜上就可以看出来,应用所对应的行为越是靠近销售终点的,卖的越好。销售支撑工具、流量分析工具是卖的最好的。而行为对应生产的软件,则是能不上就不上。除非体量大了,被逼的没办法。
所以,接下来互联网的一个大的趋势就是往生产侧走。因为,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,都是内卷、业务变更降速,从粗放式发展转变为精益经营阶段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,再叠加中美脱钩导致的工具国产化,那么生产侧的支撑性工具会迎来大发展。从上游的需求管理、设计,到中间的物料管理、资产管理,到更下游的生产监控和信息同步。
 

b、从原始数据看

如果把整个互联网当做一个超大的黑匣子,输入是键盘和鼠标,输出则是屏幕。都需要人去输出、提交相关信息,然后才是数据的加工出力、分发。都在虚拟世界玩。
那么接下来一个阶段,则是半现实+半虚拟。主要影响因素则是各种传感器的添加和使用。所以下来的互联网一个核心发展规律就是,每增加一个类型的传感器,都会带来互联网的一次小的爆发。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每增加一个类型的接口,那么虚拟时间可利用的数据就多一个量级。之前就是手机所附带的gps大量的普及,带来lbs 的大发展。
但是这里带来一个问题,就是物联网的产品相较于过去的传统互联网,需要懂业务领域知识,有硬性门槛。一个设计车载app 的产品经理,不懂车,不懂车的相关安全规范,必然会各种碰壁。有点类似下位法不能挑战上位法,因为你总不能因为你涉及的app不安全,导致车翻了吧。一个设计充电桩相关应用的产品经理,必须要懂BIS。
这不是笑话,目前的车载app很多设计不合理的地方,都是这个问题导致的。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,对互联网的从业人员提出了相对以往更高的要求。
 

c、新技术所带来的变化

这里一个点就是大家已经说烂了的大模型的普及。大模型对互联网带来的影响等同于蒸汽机的发明。主要在三点:生产链路、成本、交互。
1、过去传统古典的互联网生产链路是需求调研梳理--原型设计-ui设计-代码开发-测试-发布运维。
  • 产品过去占很大一部分工作量的是原型设计,往后可能更偏重于需求的调研、梳理和对工具的组合应用。页面布局、信息层次这些还是很重要,但是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, 套模板就好。反而可能效果更好。现在已经有这个苗头了。根据图片直接生成原型。
  • ui往后估计需要花更多心思在产品的调性、设计语言的统一上,要花更多时间去研究颜色。因为ui 的活儿被产品干了,那么ui为了有存在价值,就必须提供高阶的、其他的不可替代的价值。简单来说,以往高阶ui 的能力被下放了。
  • 代码开发这块更是惨,越是热门的领域,被可取代的可能性越大。往后可能比拼的不是代码能力,而是对于大模型的调用能力。或者说工具的使用能力。然后一个非常核心的能力就是debug能力,所以会要求开发往底层走。一句话,你需要比一个产品经理+cursor强。
  • 测试和开发差不多,原本自动化测试就很普及了。往后,测试估计很看重疑难杂症的定位能力。
  • 运维这块,影响有但是没那么其他岗位那么大。
从生产的角度看,大模型所导致的犹太效应会加剧,过去说一个好的开发能顶10个。往后这个数字可以放大为1000甚至10000。
 
2、从成本的角度
最典型的,就是小程序的单页价格。过去都是一个页面800起步。cursor出来之后,专门看了下咸鱼和淘宝的小程序开发价格,常见的场景基本上是闪崩的情况。根本原因就是每行代码对应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。
 
3、交互的角度。
估计以后所有的小程序和app底部tab栏居中的位子都会添加个siri。淘宝、京东已经有这个趋势,估计会进一步加强。懒惰是人的天性,任何行为都可以被拆分,即都可以被拿来填槽。买个鞋子,核心要素无非是:男女、品牌、价格、尺码、样式。在过去大模型没出来之前,对话显的很智障,现在则完全可以胜任。过去按钮点点点,现在一句话的事情。
web端同理,页面层层下钻,点半天,以后也就是输入框一句话的时期。对于内容繁杂、重峦叠嶂 的B端系统更是福音。
这些本质上,是大模型所带来的对话能力提升导致自然语言转变为sql语句成为可能,非结构化数据与结构化数据交互成为现实,进而促使用户使用路径变短。
综上,互联网行业不是不行了,而是比以前更难了。黄金时代都没吃到肉的我,不禁深深的蹲在角落里哭泣。
 
上一篇
《中国农村调查》阅读笔记
下一篇
最近思考的几条原则

评论
Loading...